为响应世界读书日的号召,营造全院浓厚的阅读氛围,我院于近日开展了研本1+1“共阅汇萃,趣读创变”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
本系列共分为三个活动,分别是“墨香传韵,心笺共鸣”线上共读活动、“卷中拾贝,心火辉映”阅读分享会及“书海绘影,对话经典”创意设计比赛。
活动一:“墨香传韵,心笺共鸣”线上共读打卡
书香启幕时,特邀我院师生共荐16卷经典,横跨教育学、心理学、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线上共读之际,莘莘学子于字里行间觅得心灵故乡,每一页翻动,皆是先贤思想的羽衣轻振;每句批注,俱成读者与作者的精神唱和。让我们循着文字的星轨,重溯那些阅读中绽放的思维花火!
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它不仅奠定了书院教育的基本规范,更深远影响了后世的教育理念。该学规强调“五教之目”与“为学之序”,融合儒家修身、治学、处世之道,提倡明理笃行、知行合一,反对功利化教育。朱熹通过这一学规,确立了以德为先、学术自由的书院精神,成为元明清三代书院乃至官学的范本。其思想至今仍对现代高等教育具有启示意义,尤其在立德树人、学术独立等方面提供了宝贵借鉴。
——研究生四班盛宇航 《中国高等教育史论》

作者认为,这种情绪包含两种不同的成分:悲伤和痛苦。在痛苦中会有抗议,而在悲伤中则更多的是听天由命和无助的感觉。痛苦通常会使人主动面对造成这种损失的原因,悲伤则往往较为被动。通常情况下,假如失去的东西再也无法挽回,痛苦就不会表现出任何明确的目的性。悲伤是一种较为持久的情绪。经过一段时间抗议性的痛苦之后,通常都会出现一个听天由命的悲伤阶段,这时当事人会感到彻底的无助。之后,再一次出现抗议性的痛苦,试图抚平这种失落,接着又是悲伤,然后再是痛苦,如此循环往复。
——教研2302班 陈巧玉 《情绪的解析》

布尔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主张以“总体性社会事实”统合碎片化的学科分工,揭示实践内在的统一性。他批判唯方法论主义与唯理论主义的割裂,反对将方法凌驾于理论或陷入抽象思辨,强调方法与对象建构的不可分性。通过《国家精英》等研究,他展示了阶级再生产策略的动态整体性,揭露传统对立(定量/定性、结构/个体)的人为性。布尔迪厄倡导方法论多元论,既非无政府主义亦非技术崇拜,而是通过理论警觉与实践融合,突破学科壁垒,还原社会真相的复杂性。其思想挑战了学术等级制,呼吁社会科学回归实践的整全性,为理解权力与资本再生产提供了深刻视角。
——教研2402班 王欣宇 《反思社会学导引》

活动二:“卷中拾贝,心火辉映”阅读分享会
在线上共读活动后,我院在蔚民书社举行读书分享会。会上九位学子于卷中拾贝,畅游思想之海,倾情分享他们的阅读体悟。特邀我院葛春老师出席点评,为每份感悟点睛升华。
研究生四班孙思璇同学的分享书目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她为大家介绍了家长作风的祖父、令人尊敬的外祖父、严厉的父亲、服从的母亲四位故事角色,诉说了蛤蟆先生的心理困境。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书中的经典语录“没有人能让你不快乐,是你选择了让自己不快乐。”“你不必为自己的情绪感到羞耻,因为情绪是人类的一部分。”鼓励大家从蛤蟆先生的咨询中汲取心理智慧,积极面对生活。

教研2402班孔雨青同学与大家分享的书目是《从容淡定过一生》,她从李叔同的人生轨迹和哲学思想两部分为大家讲述了李叔同的传奇一生。她结合书中的佛学哲思鼓励大家保持“从容”的心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挑战,在喧嚣中寻求内心的“虎跑寺”,做自己的“弘一法师”。最后,她与大家分享了从“加法”到“减法”的简化生活与寻求艺术中的精神寄托两种方法,帮助大家在浮躁中保持清醒,在焦虑中安顿身心。

教研2402班王婧娴同学与大家分享的书目是《亲密关系》,她从爱情这一门科学中为大家剖析了生理规律影响下爱情变质的真相。她指出了蔑视、消极对比、情感疏离、过度索取是四大情感“隐形杀手”,提出了软化、接受伴侣影响、定期“维修”三种增进情感的方法。最后,她与大家分享了三个关系“增进剂”,分别是6秒拥抱、每周记录三件感动小事和每周一次的盲选约会,帮助大家在亲密关系中把握科学,珍惜爱情。

教研2402班郭思悦同学分享的书目是《单向度的人》,她为大家阐述了单向度的基本内涵。她从意识形态新控制的形成、被遏制的意识形态、集权主义三点解释单向度的人产生的原因,揭示了单向度意识形态的历史主体、非暴力反抗形式的发展、第三条道路思想的发展三种路径。最后,她提出注重人本主义精神培养、重塑人的尊严、正确认识科技的双刃剑效应三点启示。

研究生四班张淑仪同学分享的书目是《什么是教育》,她从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使命两方面为大家阐释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她提出,雅斯贝尔斯颠覆了传统教育的工具性认知,将教育定义为生命的照明,教育的本质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魂交流”,书中教育的使命也为技术文明敲响了警钟,教育的终极使命是守护人性的神圣。最后,站在人工智能重构教育的临界点上,她鼓励大家在技术洪流中保持清醒,避免沦为算法囚笼中的空心人。

葛春老师对分享的书籍一一补充见解:《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利用拟人化和童话式的表达对心理问题进行了排解。《从容淡定过一生》中主人公李叔同的佛学思想启发我们做事做到极致仍然失败后要学会放下,在荣辱面前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亲密关系》巧妙地以人际吸引为切入点,将复杂的亲密关系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为大众理解亲密关系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科普视角。《单向度的人》是作者在二战后资本主义高度发展背景下,揭示发达工业社会对个人自由的压制,阐释了经济危急、全球市场和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同学们平时也可以多关心一些时事政治、经济政策,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考虑到一些更为宏观的角度。而对于《什么是教育》这本书,作为一本教育哲学的入门书籍,书中认为教育是对人灵魂的影响,提倡民主平等的关系,但书中的内容较为理想化,如何落实需要每一个当代的教育从业者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究。


最后,大家共同投票出研究生四班的孙思璇同学获得“出彩分享人”称号,由葛春老师颁奖。
活动三:“书海绘影,对话经典”创意设计比赛
在这场创意设计盛宴中,我们邀约同学们执笔为媒,与书中人物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灵性对话。同学们以巧思妙笔勾勒的图书海报,既深谙原著精髓,又绽放着独特的创意光华。让我们一同驻足欣赏这些跃然纸上的创意火花,感受青春灵魂与永恒经典的美妙邂逅!
一等奖:《我的阿勒泰》 设计人:教研2302 于婷婷

《我的阿勒泰》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生活为背景,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地的山川风光、牧民生活以及日常琐事,展现出一幅宁静质朴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图景。文字风格清新自然,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
二等奖:《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设计人:教研2402孔雨红

教育如植树,该海报诠释靳海霞和她的们在40年的时光里,用最诚挚的爱探索出一条求知与求美高度融合的教育之路,用智慧、责任和深情写就了不朽的教育诗篇。
三等奖:《理想国》 设计人:小教2401钱忠悦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设计人:小教2403孙诗涵

该海报展示《理想国》中的灵魂三分说这一核心哲学概念,对理智、激情、欲望的定义,展现出柏拉图对人类心灵结构的深刻洞察,为理解其伦理和政治哲学思想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该海报准确抓住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核心,点明小说体裁是自传体小说,讲述了女孩借助教育实现了自我救赎的故事。此外,该海报的设计理念涵盖了原生家庭、成长、教育等关键要素。
本次“共阅汇萃,趣读创变”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通过线上共读、分享会和创意设计比赛,为全院师生搭建了多元化的阅读交流平台。活动不仅激发了大家的阅读热情,还通过深度分享与创意表达,展现了书籍的智慧与魅力。师生们在经典中汲取力量,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充分体现了阅读对个人成长与学术探索的重要价值。未来,我院将继续推动书香校园建设,让阅读成为滋养心灵的永恒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