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工动态

暑假社会实践第十二期

漆彩童手绘 匠心稚趣传

近日,我院“漆韵千年,器承匠心”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扬州市邗江区大刘社区,开展了一场以扬州漆器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传承实践活动,带领社区儿童深入了解漆器的发展历程,沉浸式感受千年漆艺的文化魅力。

为深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技艺走进大众生活,非遗传承实践团队于71日前往扬州非遗珍宝馆开展前期调研。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系统地学习了漆器工艺的历史渊源、制作流程及文化内涵。大家纷纷被漆器精妙绝伦的工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这也更加坚定了成员将漆器文化带入社区的决心。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郭思悦通过生动有趣的漆器小课堂,带领孩子一起探索漆器的千年秘密。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与讲解,孩子们不仅了解到漆器从新石器时代起源到明清鼎盛的发展历程,还认识了雕漆、点螺、百宝嵌等传统漆器制作工艺。当看到志愿团队带来的丰富多样的漆器图片时,孩子们由衷地发出惊叹:“原来我们身边藏着这么多‘活着的文物’!”

为了加强孩子们的互动感与体验感,志愿者团队设计了漆扇制作与刮画体验两个实践活动。在志愿者指导下,孩子们化身“小小漆艺师”,以素扇为底,运用“飘漆”技法,将不同颜色的天然大漆滴入水中,通过旋转扇面形成独一无二的纹理。虽然初次接触漆料较难掌控,但当看到自己作品的那一刻,孩子们的喜悦却溢于言表,拿着扇子反复端详。活动现场,一位小朋友举着自己制作的漆扇兴奋道:“我要把它挂在房间里,告诉同学这是我自己做的非遗!”。在刮画体验环节,志愿者们指导孩子在特制刮画纸上,用竹签勾勒出漆器传统纹样,并鼓励孩子设计创作“我的专属纹样”,体验“以签代刀”的创作乐趣,在传承与创新中感受大漆工艺的独特魅力。

当孩子的指尖触碰到流动的漆液,当古老纹样在刮画纸上重生时,团队成员真切感受到非遗不再是尘封的古董,而是需要被重新激活的文化基因;传承不是单向的守护,而是让年轻一代在欣赏中感受匠心温度,在创造中续写文明密码。这些亲手创作的漆扇与刮画,不仅是孩子们艺术启蒙的见证,更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

“漆韵千年,器承匠心”社会实践团队负责人郭思悦表示,团队将继续探索更多形式丰富的活动,让古老漆艺在当代生活中持续焕发活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青春力量,让文明的火种在更多人心中燎原。

寻微观奥秘 撒科学种子

近日,我院“教科星火传,童心探秘行”小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实践团队走进扬州市邗江区友谊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素养培育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提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带领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奥秘,激发其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意识。课堂中,孩子们化身小小科学家,开启了一场探索物质溶解与晶体形成的奇妙旅程,亲身感受了科学世界的魅力与严谨。

活动伊始,志愿者何星宇以“感冒”这一话题引入,打开了固体溶解的科学大门,这一亲切的话题迅速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也激发了孩子们对于溶解现象的思考。“盐放进水里不见了,它真的消失了吗?怎么证明它还在水里?”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探索科学世界的好奇心之门。孩子们踊跃发言,分享着生活中糖、洗衣粉等溶解的例子,课堂气氛热烈而活跃。

随着探索的深入,孩子们慢慢走进了晶体的神奇世界。志愿者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直观的图片对比,让孩子们了解到天然晶体是如何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形成的,而人造晶体又是如何通过现代科技被“创造”出来的。硬度、光泽、颜色、应用……天然晶体与人造晶体的异同点,在何星宇同学深入浅出的阐释下变得清晰易懂。孩子们全神贯注,惊叹于晶体世界的多样性与人类智慧的伟大。

科普课堂的高潮是动手实践环节。孩子们分组合作,化身实验小达人。在配制饱和溶液环节,孩子们兴奋又小心的将食盐一点点的加入水中,并不断地搅拌,志愿者们也在一旁为孩子们做指导。水饱和之后,孩子们纷纷惊叹道:“盐居然不溶于水了!”“这一定是魔法!”他们兴奋地在志愿者们的指导下将棉线放在溶液中,并通过志愿者所教授的“控制变量法”将溶液分别置于温暖处和阴凉处,比较不同温度下晶体析出的快慢。

在等待过程中,孩子们安静的围在不同溶液周围,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一刻不离地盯着溶液,生怕错过晶体析出的美丽瞬间。当晶体绽放于棉线的那一瞬,孩子们欢呼雀跃。控制变量法让他们比较出了温度对晶体析出的影响,他们通过自己动手的实验,找出了正确的答案。

从生活现象引发思考,到深入认识晶体特性,再到亲自动手验证科学原理,这堂“晶体的奥秘”科普课为友谊村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物质微观世界的大门。此次活动通过寓教于乐、手脑并用的方式,有效激发了社区儿童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在动手实践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思维。

诚聘英才
  •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四望亭路180号 邮编:225002  电话(传真):0514-87975536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