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工动态

暑假社会实践第十六期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近日,我院守望学堂“七色赋能,守望成长”志愿服务团的宋真茹、杨迎艳走进扬州市广陵区文昌花园社区,以木偶戏一人千面的方寸乾坤为引,带领孩子们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悠远文脉。

课程伊始,志愿者宋真茹借着果蔬鹅对对碰的小游戏,瞬间点燃了课堂氛围。欢声笑语间,志愿者与孩子们已然打成一片。随后她趁热打铁,以猜谜语开篇:“有个小娃娃,不会哭不会笑,线儿拉、棍儿挑,跳起舞来真奇妙”,巧妙地开启了本次文化探秘之旅。

课程依据分布组合式思路展开。第一站“认识主人公小演员”,志愿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木偶戏。在视听教学法与游戏导向教学结合下,孩子们恍若穿越时空,置身于历史长河,目睹着木偶从最初的简单玩偶发展为承载文化等丰富内涵的戏剧表现形式,直观地了解了西汉至唐宋木偶功能的演变历程及繁多的种类。

在孩子们掌握基本概念后,第二站“揭秘小演员装备库”则顺势从抽象理论转向具体实际。在观看完木偶的制作视频后,志愿者宋真茹引导孩子们观察并思考木偶的主要结构与“生命之门”。孩子们被木偶制作师傅们的精湛技艺与专注态度所吸引,纷纷感叹“慢工出细活”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个小学员第一个发现了木偶精巧的内设机关,他惊喜地说:“这就是让木偶活起来的机关,它是木偶们的心脏,让木偶们有了生命。”

课程第三站里,志愿者带着孩子们将目光投向国际。她以国外经典《孤独的牧羊人》为例,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木偶戏的差异。“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既要传承弘扬本国的优秀文化,又要以包容开放之心尊重欣赏他国文化。”孩子们交流讨论结束后,志愿者杨迎艳如是总结。

在手工环节,志愿者们为孩子们提供了纸偶的平面造型示例与简要的制作大纲。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纸偶制作中。他们有的设计了憨态可掬的小丑形象,有的创制了灵动美丽的童话人物,有的则描绘了充满童趣的雪王殿下。一个个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纸偶诞生,随着孩子们的手指而舞动,纸偶们的生命似乎也在此间孕育。

本次课程充分融合了扬州本土特色,志愿者宋真茹通过展示扬州杖头木偶的图片与经典片段,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木偶戏种类。从木偶的造型设计到表演技巧,从传统的故事情节到现代的创新演绎,扬州杖头木偶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孩子。她还给孩子们布置了分享今日所学的课后作业,并鼓励孩子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看一场扬州仗头木偶的现场表演,近距离感受木偶戏的艺术魅力。

木偶戏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匠心,随着课程的落幕,文化之种在学生们的心中已然悄悄种下。宋真茹与杨迎艳同学表示,相信这颗种子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诚聘英才
  •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四望亭路180号 邮编:225002  电话(传真):0514-87975536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