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乡村振兴与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近日,我院“乡耘文脉,青野焕新”新时代乡村生态文化产业振兴研访团成员孙诗涵赴南通市常乐镇展开专题调研,进行了一次富有成效的实地探访。
在中南村党总支书记瞿庆一的陪同下,孙诗涵参观了常乐镇农业园。步入园区,连片的温室大棚展现眼前,棚内果香四溢,各类农作物长势喜人,丰收景象令人振奋。农民们穿梭其间,或专注修剪枝叶,或细致观察果实生长,脸上洋溢着辛勤耕耘后的满足和对丰收的憧憬。此行让她深刻认识到,农业不仅是保障基础民生的产业,更是支撑国家经济稳健运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石。每一颗果实的成熟,都呼应着国家发展的脉搏,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随后,孙诗涵探访了张謇故里,切身感受到“张謇”这一文化品牌在推动文化生态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中的显著优势。常乐镇着力打造“张謇故里·四季常乐”文旅品牌,构建了以张謇文化旅游景区和九龙岛旅游文化湿地为核心的文化乡村旅游格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一系列优质品牌成果。

常乐镇创新形成了特色生态文化产业模式,围绕“张謇文化”内核,深度融合生态资源、民俗风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张謇故里与周边农业资源有效整合,开创了工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以张謇故里景区为中心,开发了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与服务。例如,改造百年颐生酒厂打造工业旅游景点,推出酒酿制作体验、陶艺酒罐创作等互动文旅项目;依托特色田园乡村资源,发展乡村民宿、亲子采摘等休闲活动。同时,通过举办樱花节、村跑等系列文化活动,有效提升了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游客,促进了城乡互动发展。


“张謇作为常乐镇的文化名片,有效带动了众多文旅产品的开发,显著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瞿庆一书记信心满满地表示。这种依托历史名人文化结合生态文旅的双重赋能模式,如同为常乐镇的乡村振兴插上了有力的翅膀,驱动着这座小镇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本次调研深刻表明,常乐镇的成功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样本。其核心在于以“张謇文化”这一独特历史文脉为核心驱动力,深度整合在地生态资源、农业基础与非遗民俗,创新性地走出一条“文化引领、工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通过打造“张謇故里·四季常乐”品牌,开发多元化文旅产品,不仅有效提升了区域知名度和吸引力,促进了城乡互动,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切实带动了产业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提升了村民收入与生活质量,实现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常乐镇的探索充分证明,深入挖掘并活化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并将其与生态、产业进行系统性融合,是赋能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